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教学科研>正文
 

【教学教研】深耕阅读沃土 滋养心灵成长

发表时间:2025-06-05阅读次数:176 作者:刘倩钰来源:庆丰街小学

【教学教研】深耕阅读沃土 滋养心灵成长

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分享课


“读经典童书,观大千世界,品别样人生”527日,庆丰街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成功举办了题为“深耕阅读沃土,滋养心灵成长”的整本书阅读的教研组展示课活动。此次活动以李雨陶老师执教的《时代广场的蟋蟀》为教学内容,吸引了全体语文教师及校领导的积极参与和观摩。

《时代广场的蟋蟀》是一本经典童话,讲的是有关蟋蟀、老鼠、猫之间友谊的故事,一个有关各种生命之间爱和关怀的故事。此次课,李雨陶老师运用“四维策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

首先,通过整体把握,学生们建构了故事的架构。

课前,李老师布置了阅读任务单,将阅读任务前置,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书中人物之间哪些故事打动了你?读到这些故事时,你是否产生过疑惑?成名给柴斯特带来了什么?他为什么在掌声最热烈的时候选择离开?)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阅读整本书,知道在阅读时需要寻找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方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之后的阅读分享课中。

通过人物剖析,学生们洞察了角色的灵魂。

 

课堂开始,通过游戏环节——猜猜他是谁,学生们不仅主动回顾书中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习惯等,还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再次,通过主题解读,学生们激发了深层的感悟。

随后,李老师巧妙运用友谊候选人:与童话中的人物对话交往,你会选择谁成为你的新朋友?让学生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理由。

最后,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们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读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生活。课堂最珍贵的瞬间往往来自师生互动中迸发的思维火花。这些未经预设的火花,能够将课堂讨论推向意想不到的深度。

 

在今天这节课中,小组讨论:柴斯特成名后的得与失?组织学生分条叙述:如果你是柴斯特你会如何选择?是留在纽约还是回到乡下?不同观点的碰撞,使学生对主题的思考更加多元化、超越了简单的“对错”判断。

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深度,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及时将讨论引向主题升华:遵循本心,做真实的自己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既尊重了学生的观点,又回归了文本的教学价值。

 

本堂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课后,学校领导和教师们对李雨陶老师执教的这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张利主任在听完课后,指出“课外的整本书月的是课内的延伸与升华”,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将课外阅读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将课堂上习得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的思考,旨在将有限的教学时间,去引导学生多读书、多交流、多思考、多感悟。

方校更是从“大语文观的培养、阅读的力量、丰盈学生内心的精神”方面对本堂阅读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此次教研组展示课围绕“深耕阅读沃土,滋养心灵成长”的教学主题,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将持续推进经典课外阅读导读课程开发,助力学生在经典阅读中涵养品格、丰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