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研组“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
4月24日,我校五年级语文教研组进行了以“读写结合”为主题的年级校本教研,刘倩钰老师根据研究主题,呈现课例——《军神》。
李雨陶老师依据教材,根据学情,对标课标,做了整个单元的单元设计介绍和前期研究陈述。课后全组老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了反思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其课的一大亮点在于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读写结合”的综合素养能力。
通过研讨,我们研究出了“读写结合”三大策略:品读、创写、评价。根据这一策略,我们设计了《军神》这一教学设计,并在前期三次试讲中不断反思、完善读和写的学生活动设计。最后,在课例展示中关注这一策略的落实和成效:
策略一:
品读
“读”要深入挖掘文本,读懂内容。课堂上,刘老师首先通过学生默读、搭建导图支架,让学生勾画关键信息,梳理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原因,整体感知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又设计活动:“寻找军神的踪迹”。让学生自主去文章中寻找相关语句,自读自悟,又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再带着感受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接着再适当补充视频、文献等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通过自读、品读、小组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读,有层次的读,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读懂了内容。
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刘伯承的神态、语言、动作,去体会他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平静与坚定,强忍剧痛也一声不吭的钢铁般意志以及手术后勉力一笑的乐观豁达。结合背景资料、视频资料升华情感,走进人物内心,说一说,补白刘伯承的内心世界。这既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品读感悟内容,更是对下一策略“写”的铺垫。
策略二:
创写
“读”是输入,“写”是输出,以读促写,将阅读中学习到的方法能自如的运用到日常的交流、习作中去,这才是真正有效语文课堂。刘老师将本节课学习的“从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与本单元习作要素有机结合取来,先借助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将课文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写一写多年以后沃克医生与刘伯承久别重逢后的情景,这样巧妙地创设情境,不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情感的升华,还真正的落实了读写结合,为后面的单元习作“他( )了”做好铺垫。
策略三:评价
品读
在学生创写时,紧扣目标核心,制定“写”的评价标准,依托具体的评价量表,让学生先进行自评,能明晰习作重点;随后的生生互评时,能让彼此相互学习、取其长补其短;最后老师展评时,更能让学生有了修改习作的方向。这样,学生有了写的标准,评的依据,改的方向。
整堂课上,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炼方法、运用方法,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巧妙搭桥,助力学生走稳创作之路。这种教学方式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激发了学生们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研总结
课后,方校长点评道:“本次课堂研究聚焦‘读—写—评’。课堂上教学过程清晰,‘读’为‘写’服务,‘写’又落实了内容,做足细节,带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文章中无一‘痛’字,却句句扎心、句句心痛。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完成特写镜头的编写。但从课堂上看,学生的任务量还比较大,还需删繁就简,深化一课一得。
从此次五年级组关于“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可以充分看出我校对大单元学历案的扎实教研与深入探讨。展示出独特的教学魅力和成效。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