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根本依据,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为持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们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实施能力,庆丰街小学开展了新课标解读培训会。数学组骆知欣老师以“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为题,从“学习新课标的1点大变化”和“践行新课标的1个新理念”两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刘平老师为大家分享了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和教学管理技巧。
本期讲师:骆知欣
骆知欣,2020年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温江区廖敏名师工作室成员。2022年参与“双减”背景下成都市中小学单元作业设计展评活动荣获市级二等奖,2021年在温江区年度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21年在温江区中小学学历案修改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参与成都市教育信息专项课题《智慧教育背景下聚焦深度学习的“情智共生”教学模式研究》,参与温江区名师专项课题《促进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画图活动策略研究》。
与2011版课标相比,新课标主要增加了两个大点,一点是核心素养的内涵,另一点是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骆老师结合自己的思考,从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11个核心词中选取“量感”一词进行了重点分享,与老师们交流新课标的现实意义和课堂实践价值。
为什么要践行“量感”?如何践行“量感”?“量感”践行得怎么样?骆老师总结出了“细化概念”、“大单元教学”、“大单元作业设计”三个践行“量感”步骤,并以教学案例《厘米的认识》和《认识周长》两课为例,详细阐述了实践过程。最后得出:“创设真实情境;多感参与;积累活动经验”的实践反思及“层次性、趣味性、融合性、结构性”的作业设计理念。
最后,骆老师用“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与教师们共勉。
本期讲师:刘平
刘平,一级教师,温江区优秀青年教师。五年级数学教研组组长。多年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
刘平老师以“双减”为背景,结合多年丰富教学经验,分享了在数学兴趣培养、作业设计、教学管理、评价分析等方面的经验方法。她从“值日生担当,一举两得”、“小老师”出场,事半功倍”、“以说促学,玩转课堂”、“奖惩有度,比出精彩”等方面给大家“支招”。鼓励大家用丰富有趣、联系实际的作业形式代替枯燥的书面作业,让学生感受到作业不单是“写”出来的,还可以是“做”出来,“说”出来、“玩”出来的。真正将教学融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让学生从“不得不学习”,到“愿学习”,再到“爱学习”,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极高。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庆丰街小学教师们将不断更新了教育观念,了解教育前沿,也明白了在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今后,老师们也会不断将教学理论与教学行为对接,在课堂中落实好新课标理念,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