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伊始,校园春意正浓。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推动道德与法制、综合实践与劳动学科的教学,树立教师全学科教学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月7日上午,我校开展了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与劳动学科的专题教研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任,我们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担当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使命。张育铭老师以“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为主题,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现状分析中让我们看到创设情境的必要性,最后结合教材中的实际案例针对课堂情境的创设提出了问题情境、语言情境、声像情境、活动情境四个有效策略。张老师建议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活动中应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方能达到育人的实效。
接着,张利主任带着大家走进了“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的劳动课程研究现场。让老师们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青少年树立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崇尚劳动的劳动观;通过教学引导青少年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创造。
张主任还结合我校“情智”教育中的润情教育,深刻分析我校劳动教育开展现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何上好常态劳动课的几点宝贵建议。张老师在常态劳动课的实施中,特别指出劳动反思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反思,明白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者的不易,促进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勤俭节约、感恩他人的美好品德的形成。
最后张校长对两位老师的观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参与研讨的所有老师提出了三点要求:1、强化学科教育认识。重视国家开设的每一门课程,深刻认识每个学科的教育价值,践行“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路径,落实“双减”政策下的新人才观;2、加强学科教学研究。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加强课堂教学研究,重视书与生活实际、知识获取与儿童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3、深挖学科素养内涵。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科素养,学科品质等。要有大教育观,专时专用上好国家的每一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教学的路程很漫长,老师们需要以高标准和要求将我们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初心如磐,致知力行。每一位庆丰教师都坚定初衷、矢志不渝,大步走在学与思、教与研的前行道路上,我们会继续努力,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