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读书频道>正文
 

今天我读了什么书?

发表时间:2014-04-15阅读次数:1120 来源:
  [2012/6/4]做教师23年,做语文教师22年,我几乎每天都给学生布置读书的作业,为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绞尽脑汁;做了十年的父亲,几乎从儿子生下来开始,我就在思考,如何让我的儿子爱上读书。
      可是,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书?为了装点门面,赢得尊重,炫耀博学?为了更好地工作,为了给学生和儿女做表率?单纯的为了消遣?似乎都有,又似乎都不是。有人说读书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读书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读书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不得不感叹自己的平庸!
      小时候,读书的全部内涵便是上学,学习的内容几乎就是教科书,那时候,所有的兴趣都来源于考试取得满意的分数,来源于之后接踵而至的奖励和同学的艳羡。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工作以后,常常在清晨放声读书,唐诗宋词、小说散文,我一个人坐在窗前,自由自在地读,旁若无人!那时候,为了借到一本书,我常骑车到温江图书馆,来回三十里,每周一两次,乐此不疲。
      可是好景不长,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感觉生活的节奏太快,快到几乎没有时间静下心读书,网络的普及让这个社会更加浮躁,能真正静下心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就在这时,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了!学习新课程,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念,更感叹自己的学生读书太少。恍惚中才发现自己已好久没有真正读书!由原来经常借书读,到自己订阅的杂志都只在收到时浏览一遍。
      在课程改革中重塑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琢磨语文课堂。让语文成为对话,让语文课成为学生阅读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阅读交流活动课。为了给学生推荐适合的作品,我重新回到书店,图书馆,更惊叹这个出界变化太快。儿童文学于我是个多么陌生的世界,好些课程标准要求的外国文学、古典文学,我连名字都闻所未闻。班上有学生在读《史记》,有同学在读《鲁迅全集》,有同学读了老子的《道德经》,同学们常谈论林清玄、谈论凡尔纳、谈论杨红樱、谈论J.K.罗琳,谈论E·B·怀特,他们经常怀着崇敬的心情要和我探讨!带着窘迫,我快餐式地读起孩子们正在读的这些作品,尽管读得匆忙,但这些作品仍深深地吸引和感动着我。渐渐地,我和孩子们多了一些共同的语言,那些在我小学时代、中学时代乃至工作初期都未曾涉猎的作品,现在却成为我和我小学的孩子们整天阅读和谈论的话题。他们的青春在阅读中成长,也在阅读中绽放!在演讲、朗诵、心理剧创作表演、创新思维竞赛等各种活动中到处都能看到他们自信的身影。
和他们在一起,我每天都能感受到快乐,也感受到压力!
例如,读了乔丹的故事,杨跏童写道:
是什么东西能让无数人不顾一切的攀登险峻的峭壁,哪怕只求登上山顶的那灿烂的一瞬?
    是什么力量能使无数人冒着生命的危险探知汹涌澎湃的大海,哪怕只求一丝新的发现?
    是什么?他是所有人心中的一颗种子。唤醒他的方法只有九死不悔的执着,他的成长要的是狂风骤雨,要的是烈日曝晒,而他回报给你的是让世人惊羡的一朵盛放的鲜花。
      看了邓亚萍的故事,鄢清月说:真正的登山者,不会因山顶常年的积雪而望而生畏;真正的运动员,也不会因人们一时的反对而退缩不前;真正的热爱,更不会因惧怕困难而消逝得无影无踪。因为热爱,可以废寝忘食;因为热爱,可以程门立雪;因为热爱,可以面对全世界的否定却仍然坚持;因为热爱,可以为了心中那飞旋的乒乓九死不悔——这就是热爱的力量!这就是“乒坛魔女”邓亚萍成功的力量!
……
      回忆自己的小学时代,除了教科书外,在无文学、无书籍的日子,我的精神世界充斥着什么?我的学生,我的孩子,他们生活的时代,拥有的书籍,于我是无法相比的,但我怎能以时代为借口习惯我的平庸。
      每天,在忙碌的工作之后,问问自己,我今天读了什么书。感谢我的孩子们让我在这浮躁的世界里,还能静下心想想自己,今天我读了什么书?因为我是一个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因为我希望我的精神世界能拒绝平庸!